web2.0其實不只是一種服務、狀態,它是一種觀念上的啟發,資訊流通過程的改變,從以往的上到下,一對多,轉變成下到上(事實上也沒有上下之分),多對多。這個名詞提出來不是很久,但在網路上的各種服務已經跑了好一陣子,入口網站也嗅到這樣的氣息,紛紛改變網頁型態,像yahoo的美國首頁已經變成2.0的模式,pchome也隨之跟進推出了六大服務,web2.0會是什麼樣的狀態?利基點又在哪裡?都是值得持續去觀察的方向。我認為最早2.0的觀念應該是出現在bbs上頭,這也是台灣因地小人稠所發展出來的社群型態,沒有一個國家的bbs會像台灣這麼熱門,甚至興盛到可以登上新聞版面,這是另一種台灣的驕傲,自由的表徵。bbs提供了所有網路使用者一個發表意見的地方,它自己不生產內容,只提供平台,所有的content都來自己網友們自發性的貢獻、討論,這不正和web2.0的精神不謀而合。在這其間,當然也會招致許多人身攻擊和不當言詞的表述,在初期這真是個無法可管的地帶,但那就是web2.0所需負擔的痛。混亂的局面一直是internet所必須去面對的困境,若無法解決,便只好暫時忍受。這不僅僅只是言詞上的混亂,也可推廣至垃圾郵件、廣告信件等各種難以真正解決的網路代價。
詹宏志說:「1.0主要的兩個要素是下載和閱讀,所以它的核心是search,尋找到對我有幫助的資訊;2.0的要素是上傳和分享,它的核心是link,建造出某種聯結的關系,用到了更多community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