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邊吃飯邊看新聞台,除了常看的非凡出貨台之外,偶爾也會轉轉其他家新聞平衡一下報導,全部吃財經也不好,總要挾一些配菜來配,藍的綠的都好。
沒想到的是,除了非凡之外,居然每一家都在報導房地產的新聞,連全民開講都講這個議題,有這麼嚴重嗎?
如果房價真的有漲?為什麼我們家一點動靜也沒有?
那問題在哪裡?就是台北市幾塊行政區的價格過高,搞得好像全台灣的房價都高得嚇死人一樣,新聞訪問的民眾對象也都是找台北市民,幾個畫面湊在一起,就變得人心惶惶,可能路上隨便問一個人「你覺得目前的房價高嗎?」他肯定會說「會啊」,再進一步問他為什麼,他可能會說「電視上都這麼報啊」。沒有感同身受,只是片面受媒體影響造成一種錯覺,花車效應就出來了,又是另一種台北 = 台灣的想法心態。
所以我跟老媽說,媒體根本就是幫兇啊!
地價房價牽扯因素甚廣,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信義房屋相關研究報告,除了大台北、台中這兩個地方被炒得很高之外,像高雄和去年比較其實是衰退的,更不用說那些根本沒列在上面的縣市,幾乎是沒什麼波動。所以怎麼會買不起?如果不買台北縣市,買一間房子可有那麼難?我蠻懷疑。
不過我倒也蠻認同顏總所說的,把所有基礎交通建設做好,捷運延長做到林口、做到基隆,讓這些邊陲地帶的交通越方便,就越沒有住台北市的理由。現在的豪宅是有錢人和保險業在買的,大筆金額郵局不收、央行光收NCD爛頭寸也已經爆量、投資股市目前指數居高不下,那你叫這些富人、保險業的資金要往哪去呢?買個房子或土地放著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啊。
公股銀行緊縮貸款只是讓利給民營及外商銀行,完全不會有效果,投資客之所以為投資客就是因為他下的工夫比政務官多太多了,沒什麼方法能完全制住市場的自由經濟的,有人買就有人賣,很合理也很公平。
能引起政府單位注意這個問題當然很好,我看了大陸劇「蝸居」,大陸上海也面臨到同樣的房奴問題,只是希望媒體不要每一台都把這個當主題一直報,沒那麼嚴重的都被你們嚇到了,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