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知道李國修很久,看過他的自傳他的專訪,不過第一次看他的演出。

戲場在台灣一直都是小眾文化,像屏風、綠光、表坊和相聲瓦舍等等若沒有財團贊助單靠票房收入相信只有喝西北風。屏風團長李國修一直經營得很辛苦,不過他從不為苦,反而以帶給觀眾感動做為他往前的動力,天生的使命。

在這個聲光影像都已能製做到極善極美的時代,何以還念著舞台上演出?主因就是舞台少了攝影機那層近且遠的距離。在舞台上,沒有美化,不能NG,演員的表情、肢體、聲音,完完整整一鏡到底地呈現在你眼前,同時場景的轉換更是煞費功夫。藉著演員帶領我們走進那個角色那段記憶,鏘鏗有力的台詞,有另一番的省思。

《女兒紅》演出了戰亂的那個時代和母親對子女的愛。我們好像對母親總帶有一些虧欠,她如此耐心用心地帶我來到這個世間,拉拔我們長大,容忍我們所有在外人前不發的脾氣,而我又曾回報她什麼?甚至於戲中女兒因時代情勢逼迫下批鬥母親自高塔墜下,做母親的在嚥下最後一口氣前也是護著女兒、體諒著女兒。

其實也說不出什麼來,總是有一份感覺在心裡頭翻滾,這樣的戲,算是好的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t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