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吳導演常寫出我所擁有、不知道如何表達的觀念,化成文字或口語。他的文字可說是多棲產品,可以當文學作品、電影戲劇台詞或旁白對話、或是聊天中啟人思考的慧語。與他的工作及成長背景應該有深度的連結關係。

 在觀念中我也是很傳統的人,手邊若有一筆錢,我想買的也會是房子而不是車子,追求那一份居有定所的安全感,對我來說比較重要。不過他比較樂觀,認為上帝會帶你還清貸款,我則比較悲觀,看到那二十年的房貸就嚇得心驚膽跳,生怕一輩子就在償債中度過。這也是結婚前和結婚後,一個人和一家人,所需負擔起責任感的心態變化。我還小,什麼責任都擔不起。

 對於生命和敬畏的觀念,我和他看法相同。生命來去,我們自是帶點傷悲充滿不捨,留下些有形無形的東西,卻也不能再捥回些什麼;希望他在那邊走得順,在這邊沒有負擔放不下,同時把還在世上的自己過得更好,如果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想到什麼,才是它所帶來正面的領悟。除此之外,人的確需要對某些東西充滿敬畏之心,知所敬畏才能有所節制,節制自己的話語、為人處事的態度,有時候我們在人生走得很順,會不小心得意忘形,講話不自覺大聲,偶爾會攻擊到別人、傷到別人。其實事後想想自己沒什麼了不起,極度的自卑隱藏在極度的驕傲底下,你有多了不起,就有更多的沒什麼了不起。

 人生,怎麼才算夠了?---- 引用:蘋果日報7月28日 ----

住家,對吳念真來說,是種歸屬的感覺。吳念真說,這種歸屬感也是一種責任感。我認為,房子買了以後,如果上帝決定要給你這個地方,他就會慢慢給你足夠的錢去把貸款付完。有了自己的房子,身心才有安頓的地方,結婚前買房,只是不希望我太太和我未來的孩子沒有歸屬感。

我年輕時,很多觀念就很老,例如我在意責任感,這可能跟成長背景有關。我們這一代的人,很簡單,眼睛睜開,就要有養活爸爸、媽媽、老婆小孩的決心,你也可以說是大男人,但這就是我基本的責任感,也是個人的生人選擇。

選擇什麼行業,就要有本事去競爭。人生就是一種選擇,選了就要去承擔,有就有,沒有就沒有,人生,失的一定會比得的多,失去當然會失落,但得到也有快樂。你到底要選擇悲傷佔據你腦袋大部分、還是快樂?這就是選擇。

我的家的感覺很簡單,就是要有安頓的感覺。所以要自己買的房子,才讓我有歸屬感。

自己的房子,不管怎樣,都是辛辛苦苦賺來的,建立起來的目標,會比較愛惜、比較有感情。就像以前我媽媽常跟我兒子講,「這牆、房子是你爸爸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我覺得那種感覺就很傳神,這種歸屬感,就會成為責任感。

小時候在礦區,生命的消失很快。早上還有說有笑,這個人也許下午就不見了!看了太多生命的消挺,你會有點惋惜,但是看多了,就知道生命是會隨時不見。我通常不去看昨天的事情,昨天就已經過去了,還能怎樣?要看今天、明天,我現在對挫折這種事已經看得很淡了。

我一直相信,台灣不是像電視上看到的那麼亂。我們是不是要多找一些溫暖來看呢?我們拜祖先,報告自己的近況,請祖先保佑,和外國人上教堂一樣,就是知所敬畏。要能知所敬畏才能節制,也才會有肩膀承擔。

敬畏是很抽象的東西,可以是一個人、一種形象、一個概念,這個概念也許是,當你老的時候,你跟你的孫子能說出什麼豐富的人生,能不能不會害羞、沒有難以啟齒的事情?人生,這樣也就夠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tna 的頭像
    itna

    小武新聞台

    it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